山東江泰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人:馮總,武經理
電話:18678858906,15318820518
郵箱:shandongjiangtai@163.com
地址:濟南市天橋區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舜興路988號
水泥是建筑材料中最重要的基礎原材料,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戰略保障作用。水泥廣泛應用于工業民用建筑、公路鐵路、機場港口、水庫大壩、石油、電力、海洋工程等領域。專用水泥在抗震救災、防洪防汛、工程搶險、邊防軍事工程等方面發揮了作用。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水泥仍將是人類社會不可替代的主要建筑材料。
我國是世界上水泥產能和產量最大的國家。據中國水泥協會統計,截止到2020年底,全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累計共有1609條(注:不包括日產700噸以下規模生產線),水泥熟料設計年產能(以備案或核準文件統計)18.3億噸,水泥熟料實際年產能(以關鍵生產設備回轉窯窯徑換算統計)超過20億噸,水泥熟料產量15.8億噸,水泥產量23.77億噸,自1985年以來中國水泥產量一直穩居世界第一。
當前,水泥行業最主要的矛盾是提升先進產能比例的迫切需要和總體產能依然嚴重過剩之間的矛盾。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愈發艱巨,既要顯著提升先進產能比例,又要加快推動低效產能退出。
“十四五”開局之年,因宏觀經濟中的投資波動與能源供應鏈的形態變化等因素,2021年水泥企業成本大幅上升,市場需求明顯下降,水泥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五年來降至谷底。面對綠色能源革命、能耗雙控工作、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和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要求,面臨總體水泥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沒有明顯改善的嚴峻局面,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愈發艱巨,水泥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面臨極大的挑戰。當前市場需求遇冷,政策法規趨嚴,水泥行業要堅持執行常態化錯峰生產和產能減量置換產業政策,堅定不移地推進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減污降碳為總抓手,提升先進產能比例,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
一、水泥行業發展現狀
(一)運行總體平穩
“十三五”期間水泥行業效益持續穩增長,行業運行平穩。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破萬億元大關,水泥產值占建材行業總產值的40%,資產負債率企穩,投資回報率高于其他制造業,水泥熟料和水泥產量在“十三五”期間雙雙首增。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水泥行業運行短期受到較大影響,但在黨中央國務院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下,水泥行業有序推進復工復產,認真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實現銷售收入9960億元,利潤1833億元,與2019年相比基本持平。
(二)第四季度波動較大轉折升溫
2021年四季度,水泥需求驟降,同比跌幅創歷史之最。市場需求下滑幅度和速度遠遠超出預期。
影響水泥需求超跌的主要原因是宏觀經濟波動與微觀關聯市場行為產生聯動。宏觀經濟中的投資波動與能源供應鏈的形態變化,造成一定量的工程項目處于停工、待工狀態,這是影響水泥需求短期超跌的主要原因。具體表現為:首先,房地產新開工和銷售持續下降;其次,專項債發放尚未落到新項目上;再次,資金短缺及原材料價格暴漲,工地提前停工;最后,“能耗雙控”和電力短缺,企業被迫減產。
預判年底水泥行業年底景氣度有望提升,主要基于以下三點判斷:第一,臨近年底,各地大型基建有年底完工、完成結算的需求;第二,各地政府債券資金有望在短期內得到落實,為前期延期開工的項目助力;第三,隨著原材料成本下降,下游開工意愿得到提升。復工項目增多,對水泥用量產生利好。預計東部及東南沿海的開工率和水泥使用量將獲明顯提振。而東北、京津冀地區受到氣溫下降、冬季限產影響較大,很難形成規模性的冬季復工潮。
(三)上市公司尚未達到市值高峰
在2021年中國水泥熟料產能規模十強中的上市公司分別有中國建材股份、海螺水泥、冀東水泥、華潤水泥、華新水泥、山水水泥、天瑞水泥、亞洲水泥,紅獅控股和臺灣水泥除外。2021年上半年,中國建材股份營業收入超過1200億元,位居行業首位;海螺水泥營業收入達800億元以上,位居行業第二位;華潤水泥、冀東水泥和華新水泥營業收入約為140~170億元,分別列入營收排行第3至第5位;山水水泥的營收達到100億元以上,天瑞水泥和亞洲水泥的營收約為50~60億元。上述水泥上市公司營業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亞洲水泥的營收同比增加在20%以上,華潤水泥、山水水泥、華新水泥、冀東水泥、中國建材股份的營收同比增速為14%~20%,天瑞水泥、海螺水泥營收同比增長為8%~10%。上述水泥上市公司中,海螺水泥是唯一歸母凈利潤超百億元的公司,歸母凈利潤約達150億元,穩居水泥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排行第一位;中國建材股份歸母凈利潤接近80億元,居第二位;華潤水泥和華新水泥歸母凈利潤分別約為30.2億元和24.4億元,居第三和第四位,冀東水泥、山水水泥、亞泥水泥歸母凈利潤為10~13億元,天瑞水泥歸母凈利潤接近8億元。中國建材股份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達40%以上,居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排行第一位;冀東水泥、亞洲水泥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約為22%~23%;華新水泥和天瑞水泥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分別在8%和4%以上。華潤水泥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約13%;海螺水泥和山水水泥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約7%。水泥集團目前估值整體水平不高,存在較大恢復空間。
二、水泥行業結構調整有序推進
“十三五”期間,水泥行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在環境保護和智能制造數字轉型方面取得顯著成果;實施產能減量置換政策,有效遏制新增產能,引導一批不具備競爭優勢的小規模生產線退出市場,大企業集團加大市場整合;堅持執行常態化錯峰生產,有效地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強化行業自律誠信,實現行業效益持續穩增長。
(一)先進產能總量和比例逐步提高
1.產能布局不斷優化
“十三五”期間,大型水泥企業集團通過聯合重組、整合產權或經營權等手段提升產業集中度,產能集中度有所提升。截止到2020年底,中國前50家大企業集團的水泥熟料設計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76%,其中,前10家大企業集團的水泥熟料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57%,基本達到《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34號)“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量排名前10家企業的生產集中度達60%左右”目標。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國企改革的雙重推動下,水泥行業加快兼并重組,提高區域產業集中度開始布局。有18個省(市)前三家大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超過60%。
2.總體產能依然過剩
水泥熟料產能利用率由2015年的66.9%提高至2020年的77.5%,限于市場需求低于產能發揮,這遠低于國家強制性標準 GB 50295-2016《水泥工廠設計規范》規定的水泥回轉窯運轉率至少85%。
3.規模化大型化凸顯
2019~2020年水泥行業共公告產能置換項目59個,壓減產能約1828萬噸,2020年公告的新型干法建設項目平均單線規模約4900噸/日。2021年56個項目公告了產能置換方案,如果項目全部落地,預計將壓減產能1164萬噸。近三年來,新建水泥項目平均單線規模近5000噸/日,通過產能置換淘汰日產2500噸及以下規模生產線約342條。
按照生產許可證統計,目前除特種水泥熟料生產線和少許JT窯外,新型干法水泥產量比重已接近100%,實際產能在2500噸/日及以下的產能約占總產能的28%,2500噸/日至8000噸/日(含)約占70%,8000噸/日以上產能約占2%,生產通用水泥的新型干法窯單線平均規模提升至3605噸/日以上。
(二)先進產能的投資結構優化
1.投資結構延伸,加大產業鏈多維投資
資本市場助力產業鏈延伸。水泥企業集團逐漸向上下游延伸拓展產業鏈,加大對礦山、砂石骨料、混凝土、預制件加工、裝配式建筑、水泥外加劑等投資力度。2020中國砂石行業產能20強中水泥企業有7家,5強中水泥企業有4家。
中國建材集團發起設立新材料產業投資基金,聚焦新材料產業科研扶持和市場轉化,構建新材料產業生態體系。
2.一帶一路擴張布局
水泥企業集團繼續在國外以投資建廠等形式進行國際產能合作。“十三五”期間,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合計投產23條水泥熟料生產線,合計熟料產能2,688萬噸,水泥產能3,965萬噸。
3.水泥產品結構性調整加快,特種水泥市場升溫
目前,抗硫酸鹽硅酸鹽水泥、核電工程用硅酸鹽水泥、油井水泥、中熱硅酸鹽水泥、低熱硅酸鹽水泥、道路硅酸鹽水泥、海工硅酸鹽水泥等十余種專用水泥得到應用和推廣。其中,“硫(鐵)鋁酸鹽水泥、鋁酸鹽水泥、白色硅酸鹽水泥等特種水泥工藝技術及產品的研發與應用”寫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目前特種水泥只有國家推薦性標準或行業標準,市場規模較小,今后可能針對軍工領域和市場規模相對較大、出口份額較多的特種水泥出臺國家強制性標準。
熟料與水泥產品系數比將有所上升。2013~2020年熟料與水泥系數比由0.56上升至0.66,主要是因為GB 175—2007《通用硅酸鹽水泥》修改單取消了32.5強度等級復合硅酸鹽水泥和取消32.5(R)復合硅酸鹽水泥。今后熟料與水泥系數比可能將穩步上升至0.70,熟料產量增幅要略大于水泥產量增幅。這一是為了滿足GB 175 《通用硅酸鹽水泥》標準要求增加水泥中熟料的用量,更好地發揮高標號水泥的結構承重功能,二是市場已經習慣并認可日益增長的熟料與水泥系數比。
(三)先進產能創新能力提升
我國水泥行業是二氧化碳排放重點行業,占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的13%左右。水泥行業碳排放與熟料產量密切相關。中國水泥行業2009~2020年,十多年來,隨著水泥熟料產量增加,中國水泥行業碳排放從9.71億噸逐步達到13.75億噸。
1.能源結構低碳化,能效水平提高
“十三五”以來,水泥行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數字化智能化賦能綠色發展。2020年熟料產能排名前2家企業集團(中國建材集團、海螺水泥股份)的研發費用都同比增加超過40%。先進產能的科技成果轉化加強。
與2015年相比,2020年規模以上企業噸水泥熟料綜合能耗下降3.6%。根據工信部2020年重點用能行業能效“領跑者”統計,水泥企業可比熟料綜合能耗最低為91.75 kgce/t,上榜企業的可比熟料綜合能耗基本在100 kgce/t之內。
2.應用新能源比例提升
我國“十四五”時期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2021年12月8日至10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科學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對于水泥行業,節煤節電、煤炭清潔利用依然重要。要進一步適應煤電減量的能源結構調整,大幅度提高綠色能源、可替代能源的使用比例,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太陽能、風電、生物質能、高效儲能技術等零碳綠色能源應用技術有較大空間。目前水泥窯利用生物質燃料技術開始推廣,燃煤替代率可達40%以上。
我國大規模水泥熟料生產線一般都配備自有礦山,水泥廠區面積較大,同時光伏建設技術日趨成熟,這是實現開發建設屋頂分布式光伏的有利條件。
目前新能源光儲一體化項目投資約10億元以上,采取“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整個工程可光伏發電15億兆瓦左右的,實現4兆瓦光儲,年發電量至少在2千萬度以上,滿足水泥廠20%以上用電需求。 對于水泥行業,光伏發電將成為繼大規模成熟運用余熱發電技術之后的新增長極,也將成為應用新能源的較優選擇。
3.能耗雙控日趨嚴格,煤炭減量替代工作加強
2021年8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印發《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能耗強度降低預警等級為一級的省(區),根據《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令第44號),對能耗強度不降反升的地區(地級市、州、盟),2021年暫停“兩高”項目節能審查(國家規劃布局的重大項目除外)。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煤炭消費量分別下降10%、5%左右,汾渭平原煤炭消費量實現負增長。
前期《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到2020年,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及珠三角區域煤炭消費總量比2015年均下降10%左右,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及汾渭平原煤炭消費總量均下降5%左右。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曾聯合發布公告,安徽、山東兩省及晉中、運城、呂梁等2019年煤炭消費量不降反增,給予通報批評。
目前能耗強度降低預警等級為一級以及煤炭減量替代工作無法達標的地區,基本緩建或停建水泥項目。
(四)先進產能資源管控力度增強
1.資源結構整合,注重核心生產要素
目前水泥能耗進一步降低的潛力有限,需要進一步鼓勵能夠有效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加大替代原燃料比例的手段。礦山資源稀缺,采礦權價格高漲,有的超過20元/噸。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升,水泥行業每年可消納工業廢渣約8億噸。160余條生產線配套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污泥、危險廢棄物等裝備。今后水泥窯協同處置覆蓋率將大幅度提升,這種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替代原燃料成熟技術將成為水泥行業新的增長點。
2.順應交通運輸和用地結構調整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提出“全國基本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汽車,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有序推廣清潔能源汽車”。《關于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指出“大宗物料優先采用鐵路、管道或水路運輸,短途接駁優先使用新能源車輛運輸”。目前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尤其是河北、河南等地,積極推動新能源車輛運輸水泥產品。與此同時,大集團逐步建立智慧物流體系,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和流通過程碳排放。
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印發《全省落實“三個堅決”行動方案(2021—2022年)》(魯動能〔2021〕3號)提出,水泥行業效益標準為單位用地稅收 0.075 萬元/畝、單位能耗稅收 0.042 萬元/噸標煤、人均主營業務收入118.1 萬元/人(省定標準)。《中共中央 國務院發布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指出“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
山東省是國務院批復的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浙江是中共中央支持的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分別提出了單位用地稅收和堅持畝均論英雄的措施。單位用地稅收和堅持畝均論英雄的措施經過實踐和總結后可能會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土地這一生產要素對于水泥工業來說約束性極強,今后用地結構調整這一措施將不斷加快水泥行業產能布局優化、產業集中度提升、規模化大型化等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推動水泥工業的高質量發展。
(五)先進產能的市場綜合競爭能力提升
市場結構優化,市場空間結構延展。在推行錯峰生產過程中,水泥行業自律意識增強,北方地區水泥企業錯峰生產停窯時間達到160~180天,產業政策為保障供應鏈穩定和供需動態平衡創造了條件。大集團發揮產能布局優化和供應鏈優勢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為南北地區市場均衡發展做出貢獻。
三、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智能制造領航
“十三五”期間,水泥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投資力度明顯加大,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獲得“建筑材料科學技術獎”53項,其中基礎研究類獲一等獎7項,二等獎9項;技術發明類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科技進步類一等獎10項,二等獎20項,三等獎3項。
目前,水泥排放限值和能耗限額標準均已達到國際先進甚至領先水平。水泥行業在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工藝等方面有了長足發展,新型干法窯系統、分解爐、預熱器、粉磨設備,輥壓機、篦冷機等設備能夠實現百分百國產化,大型水泥企業越來越重視智能控制系統技術的應用,持續投資節能環保降碳、礦山智能鉆爆、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智能工廠、智慧物流、二氧化碳捕集等技術改造項目。
“十三五”期間特種水泥成功應用于烏東德和白鶴灘水電站,為國內外首次將低熱硅酸鹽水泥全壩應用于300米級特高拱壩。海螺集團二氧化碳捕集純化項目建成年產5萬噸水泥窯煙氣CO2捕集純化生產示范線,開創了水泥工業成熟回收利用CO2的先河。
四、產業政策發力提升先進產能比例
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水泥行業先進產能比例和綠色低碳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國務院《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國發〔2021〕23號)給出了兩個時期的任務,“十四五”期間,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取得明顯進展,“十五五”期間,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
水泥是“重載短腿”區域性產品,在政策推動下,地方政府利用產能置換、兼并重組等產業政策提高區域產業集中度,扶持優勢企業集團,加大有序退出低效水泥產能力度,給配套先進工藝和高水平裝備的大型化規模化水泥項目騰出足夠的環境和能耗容量,留出長遠發展空間,優化產能布局,完善產業鏈,將成為“十四五”時期水泥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模式。
在不新增產能前提下,以提高區域產業集中度、新建規模化智能化水泥項目為標志的新一輪水泥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已經在“政策組合拳”的推動下拉開序幕。新建水泥熟料項目前置條件的產能置換政策不斷加嚴,有效遏制了新建項目盲目上馬的苗頭。工信部聯合生態環境部出臺并升級了常態化水泥錯峰生產政策,壓減過剩產能、減輕污染物疊加排放,緩解用能高峰。常態化錯峰生產還寫入了《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國發〔2021〕23號)。國務院授權、發改委頒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將2000噸/日(不含)以下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特種水泥生產線除外)和60萬噸/年(不含)以下水泥粉磨站列為限制類,不得新建并限期改造,將直徑3米(不含)以下水泥粉磨設備(生產特種水泥除外)列為淘汰類,限期關停退出。
對于水泥行業來說,進行節能改造達到基準水平、爭取標桿水平,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衡量指標。
《冶金、建材重點行業嚴格能效約束推動節能降碳行動方案(2021-2025年)》對水泥行業又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到 2025 年水泥行業能效達到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 30%,行業整體能效水平明顯提升,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綠色低碳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標桿水平為水泥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100 kgce/t,基準水平為水泥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117 kgce/t。目前的能效要求對照十年前水泥行業的整體水平,技術指標大約提高了5%~7%。
今年10月新修訂發布的GB 16780-2021《水泥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以下簡稱新版GB 16780)將于2022年11月1日起實施。新版GB 16780將熟料綜合能耗3級(即能耗限定值/基準值)指標確定為≤117 kgce/t,等同于《節能降碳行動方案》中的基準水平。結合近三年調研測算的數據,約75%左右水泥產能可以達到限定值要求,其余約25%產能尚無法達標。如果不及時進行技術改造,將有25%產能也就是4億多噸水泥熟料產能面臨淘汰退出的風險。
2021年5月30日生態環境部印發的《關于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環環評〔2021〕45號)要求新建、擴建“兩高”項目應采用先進適用的工藝技術和裝備,單位產品物耗、能耗、水耗等達到清潔生產先進水平。《節能降碳行動方案》又再次提高了新建項目的能耗準入條件,相當于將新建和改擴建水泥項目的能耗限額提升到標桿水平,也是新版GB 16780水泥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1級(先進值)即100 kgce/t。目前全國約有5%的產能可以滿足這一要求。
隨著資源日趨緊張、能耗雙控不斷加強、雙碳目標不斷推進,不具備規模優勢的低效水泥產能,如果改造后仍達不到環保、能效、質量等約束標準,退出已成為趨勢。今后新建水泥項目的能效應當至少要達到標桿水平。
五、水泥行業發展趨勢
目前雙碳和能耗雙控等政策陸續出臺,為企業兼并重組創造了條件,地方政府利用產能置換、兼并重組等產業政策提高產業集中度,扶持優勢企業集團,加大退出低效水泥產能力度,優化產能布局。
在都市圈等市場需求較好的區域,整合日產2500噸及以下生產線,建設日產4000噸及以上甚至日產8000噸及以上的超大規模水泥熟料項目,依托水泥熟料智能工廠,集聚形成綠色礦山開采修復-水泥/砂石骨料基地-高品質商品混凝土站-裝配式建筑綠色低碳產業園-數智物流園區完整的產業鏈,促進能效提升至標桿水平,不斷提高全員勞動生產率。
六、政策建議
水泥行業是基礎原材料行業,是用能和排放大戶,目前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落實好碳達峰工作,把生態文明理念深刻融入行業發展的全過程。落實好碳達峰工作要以節能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關鍵就是持續提升先進產能比例,以兼并重組和能效達標為重點,充分發揮資源循環利用優勢,加大力度實施節能降耗改造和原燃料替代,實現碳減排重大突破。
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一)加快低效產能退出
堅決依法依規關停退出低效產能。鼓勵不具備規模效益、能效水平達不到基準水平的、污染物排放達不到清潔生產要求的、水耗超標的低效水泥生產線,有序開展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在2024年底前淘汰。
(二)嚴禁新增產能
保持全國水泥熟料產能只減不增。鼓勵強化相關規劃支撐,將水泥熟料產能控制目標等納入地方“十四五”材料行業高質量發展規劃,確保區域水泥熟料產能不再增加,嚴格落實水泥產能置換政策。對擬建、在建項目,應對照能效標桿水平或以上建設實施,推動能效水平應提盡提,全面達到標桿水平。
(三)推進常態化水泥錯峰生產
精準施策安排好錯峰生產。鼓勵形成跨區域聯防聯控錯峰生產機制。對錯峰生產實施不力的采取限制產能置換、加大有序用電壓減力度、減少能耗指標和碳排放配額等措施。加大監督落實和檢查力度,合理縮短水泥熟料裝置運轉時間,有效避免水泥生產排放與燃煤、電力高峰消費排放疊加,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四)優化產業布局,進一步提高區域產業集中度
推動聯合重組和強鏈補鏈,提高產業集中度,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建設高水平水泥熟料基地。合理布局散裝水泥設施,加強散裝水泥物流裝備建設,鼓勵優勢水泥企業自建中轉庫,提高散裝水泥及預拌制品清潔運輸水平。推進產業鏈、價值鏈向高質高端發展,加大對綠色礦山、精品骨料、高性能混凝土、部品部件、裝配式建筑等投資力度,積極培育建設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園區。
(五)應用節能降碳技術
加快水泥熟料高效能低碳燒成裝備和技術的應用,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鼓勵高效低阻預熱預分解系統、分解爐分級燃燒改造、多通道高效低氮燃燒器、節能風機電機、高效熟料篦冷機、節能輥壓機終粉磨系統、外循環生料立磨等高效節能粉磨技術裝備的推廣應用。加快水泥窯新型耐火材料和成套技術、高效脫氮脫硫除塵一體化技術等推廣應用。
(六)構建高效清潔生產體系
強化水泥企業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大力推行綠色設計,加快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實現清潔生產,鼓勵創建綠色礦山、綠色工廠、綠色園區,構建綠色供應鏈。完善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檢測、評估、認證體系,擴大綠色建材產品供給,提升綠色建材產品質量。
(七)推進智能制造,加強商用密碼應用
推進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提升工業生產效率和能耗效率。鼓勵建設高標準數字車間。提高節能管理信息化水平,鼓勵建設能源管控中心,利用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完善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立節能技術推廣服務平臺。落實《密碼法》,加強商用密碼在生產流程、協同處置危險廢棄物和無人駕駛等方面的應用。
(八)科技創新引領行業綠色低碳
探索天然氣、太陽能、風能、氫能等清潔能源技術應用,加快新型干法水泥窯替代燃料等技術研發,減少煤炭消費。加大水泥窯煙氣碳捕集純化等建材行業窯爐碳捕集技術、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和封存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快降低生產運行成本。采用超前的均化配料(原料、燃料)控制技術方案與措施,調控影響水泥熟料礦物晶體結構的微量元素含量等方法提高水泥熟料質量,延長使用壽命。
(九)研發水泥基新材料
發揮重點水泥企業引領作用,發展高品質水泥和特種專用水泥,加快發展快凝快硬水泥、道路水泥、預拌砂漿、高性能混凝土、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構配件及水泥制品。重點發展滿足海洋、港口、核電站、隧道、高速公路等特殊工程、特種環境和新領域的高端特種水泥、高性能混凝土(UHPC)、大口徑混凝土供排水管、城市地下管廊、混凝土管樁等混凝土制品,以及疊合樓板、樓梯陽臺、空調板、承重保溫裝飾復合外墻板、輕質隔墻板等混凝土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
(十)加強固廢綜合利用
加快非碳酸鹽原料替代,提高水泥原料含鈣固廢資源替代石灰石比重,全面降低二氧化碳過程排放量。支持垃圾衍生燃料、塑料、橡膠、生物質燃料等可燃廢棄物高比例替代燃煤,推動替代燃料高熱值、低成本、標準化預處理。鼓勵水泥窯協同處置磷石膏、赤泥、電解錳渣等固體廢物和垃圾焚燒飛灰等危險廢棄物。
為了完成上述任務,就要注重如何保障提升先進產能比例。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加強政策銜接和統籌協調,保證能耗指標、污染排放許可跟隨產能指標轉移,實現各項生產要素流向先進產能。為此,提出以下保障措施的建議。
要全面統籌推進水泥行業碳達峰各項工作。應銜接好產能置換、能效約束、排污許可、碳排放配額等各項政策,鼓勵行業企業兼并重組,開展省內置換的,支持退出產能對應的能耗指標和排污許可等隨產能指標轉移至先進產能。涉及區域內增加產能的水泥項目,應組織專業機構對項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如市場因素、資源稟賦、交通運輸、環境影響等進行前期論證。充分發揮好行業協會作用,做好各項工作支撐。
本文資源來自《中國商品混凝土網》,旨在交流信息分享技術,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處理。